
来源:雷速体育
雷速体育11月28日讯 今日NBA中文官方更新了一篇介绍杨瀚森队内战术低位的文章,文中分析了杨瀚森战术地位不够高的几个原因。
核心内容摘录如下:
杨瀚森的对抗和体能是老生常谈了,不过仍有值得说明的是:很多令人扼腕叹息的赛场表现都是由于对抗和体能造成的。比如篮下放不进,比如快攻接球没接住错失良机导致被帽,这种近似“黄油手”的现象都主要由于对抗和体能不足。
当杨瀚森打得更好、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上场时间,我们就总不免希望他能得到更多机会、更多战术倾斜。有些人就不免发问:为什么斯普利特不给杨瀚森布置更多主攻?为什么不画更多低位战术?斯普利特在邓肯身边看那么多年都没学会么?
怎么可能,当然事出有因:
第一,以十年的周期长度来看,低位战术在联盟里是普遍趋于减少的。低位本身会面临协防路径短、传球角度小、前置战术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,挡拆和突分的得分效率又连年攀升,打低位不划算,也不符合开拓者的战术理念。
第二,杨瀚森还驾驭不了低位主攻。一方面,这项技术本身就必须经历长年磨练,即使恩比德“看录像学大梦”可称几十年一遇的脚步天才,其低位进攻也是多年之后才渐渐成型;另一方面,放眼全联盟,能稳定在低位打出影响力的球员恐怕都屈指可数——字面意义上的一只手数得过来。
第三—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——任何战术都不该强求,而是顺应比赛的自然节奏。篮球中有个常用语叫“don't force anything”即指此意:不要死犟硬打,对方明显对此严防死守时就换个招数,看防守给什么拿什么。
杨瀚森所需要的也不是所谓针对性的战术支持,而是他逐渐学习和适应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,做更多的掩护、更正确的阅读处理、更多变的进攻选择,战术机会就会在进攻体系中自然而然地出现。
在更宏观的尺度上也是这样:杨瀚森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其自然的节奏。
他的对抗和体能不会在一年之内就有本质上的改变,他的阅读和处理也不会在三年之内就达到约基奇的水准,这条道路会很漫长,也会出现曲折,开拓者很清楚这一点。进步会是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起来的。就像从开赛到现在,他已经稍微变好了一些。